中秋、国庆将至
这几点疾病预防至关重要!
——洪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
国庆、中秋“双节”期间,人员出行、聚集活动增加,疾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。为确保居民和家人的身体健康,洪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:
一、把好食物关口,严防病从口入
假期外出或居家期间,人员聚集,会准备较多食物,在采购、制作、储藏等环节不当操作,都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。
就餐要选择正规、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就餐,不食用变质、变味食品,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。购买食物或原料,要到正规超市、商店,不买、不卖、不吃病死禽畜或腐败变质食物。
旅行期间外带食品要提前洗净或煮熟,生熟分开盛放,且不能存放时间过长。打开包装后的食品应尽快吃完。外出游玩时,不采集、不食用野生菌及野生植物。
就餐前要规范洗手,外出时备好充足的一次性手套、酒精湿巾等。
倡导“公勺公筷”“分餐制”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,杜绝浪费。
二、做好个人防护,预防传染病
假期人员交流频繁,活动范围广,可能发生呼吸道传染病(如:新冠病毒感染、流感)、肠道传染病(如:细菌性痢疾、感染性腹泻)、虫媒传染病(如:登革热、流行性乙型脑炎)等疾病。
(一)新型冠状病毒感染
新冠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。主要症状有发热、畏寒、干咳、乏力、肌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痛、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、结膜炎、腹泻等。主要预防措施:
1.坚持做好个人防护。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,规范佩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常通风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,坚持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,保持良好心态。
2.倡导自主健康监测。有症状的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,及时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,及时治疗。
3.安全有序出行。出行旅游应做好个人防护;如果您近期有出行计划,请合理规划路线,出行时,请坚持做好个人防护。
4.密切关注重点人群。老年人、孕产妇、婴幼儿、残疾人、严重基础性疾病等脆弱人群,请密切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,及时规范就诊。建议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、儿童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。
5.积极推进疫苗接种。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及死亡风险。
(二)登革热
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。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。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“高热三痛三红+皮疹”。
高热:突发高烧(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℃)。
三痛:剧烈头痛、眼眶痛、全身肌肉关节痛。
三红:面部、颈部、胸部潮红。
皮疹:四肢躯干或头面部,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。
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,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。
(三)疟疾
疟疾俗称“打摆子”,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。传染源是现症病人或者无症状带虫者。主要传播途径是蚊媒传播。按蚊叮刺吸入患者或带虫者的血后,再叮刺吸入正常人的血时,就将疟原虫传给后者。疟疾的典型症状是发冷、发热(可达39℃以上)、出汗,可伴贫血、肝脾肿大等体征。但也有一些疟疾患者的症状不典型,有发热伴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、发热伴腹痛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、发热伴疲倦、头疼及全身酸疼等类似流行性感冒症状。
预防疟疾最好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,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(黄昏和夜晚)到野外活动,如必须在户外工作或活动,可穿长袖衣和长裤,皮肤裸露处可涂抹驱避剂(含避蚊胺,英文DEET)。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使用蚊香;睡觉时使用蚊帐;房屋安装纱门、纱窗。
(四)感染性腹泻
感染性腹泻是指各种病原体肠道感染引起的腹泻。造成急性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有细菌和病毒,包括大肠杆菌、沙门氏菌、志贺菌、变形杆菌,以及诺如病毒、轮状病毒、杯状病毒、柯萨克病毒等。
感染的常见途径是进食或食用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餐具等。除腹泻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全身不适的症状。病情严重者可导致脱水和丢失大量钾,出现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。
预防措施:一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环境清洁,减少接触传播病原的风险;二是注意饮食饮水卫生。不饮用生水,蔬菜瓜果彻底洗净,烹饪食物要煮熟,特别是牡蛎和其他海鲜类食品,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。生熟食物要分开,避免交叉污染。
洪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2023年9月27日
责编:廖科雨
来源:洪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下载APP
分享到